六味汤合养阴清肺汤治疗喉源性咳嗽

颈部出现白癜风 http://m.39.net/pf/a_7007762.html

年4月25日天气晴转阴

喉源性咳嗽是指体位改变、闻到不良刺激时,例如烟雾、辛辣气味等出现的剧烈干咳,主要表现为咽痒、咽干、咳嗽无痰。西医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咽喉反流性疾病,例如鼻炎、鼻窦炎、腺样体肥大等引起的咳嗽,中医认为与风邪留于咽喉、津液虚损有关。临床诊断时需排除肺科疾病,例如支气管炎、肺炎、支气管扩张,咳嗽变异性哮喘等。

喉源性咳嗽因喉引起,与肺无关,临床主要表现为喉咙干燥,发痒,痒则咳甚,咳则呛,持续不断甚至出现痉挛性咳嗽,遇冷、遇热、刺激性气味、烟味均可引起咳嗽,病程在几日到数年,被现代名医干祖望称为喉源性咳嗽。西医检查血常规、胸部X线等基本正常,仅仅表现为咽喉局部充血与淋巴滤泡增生。中医认为喉源性咳嗽特点脉象偏浮,遇风加剧,乃风邪袭表,风胜则痒所致。其所以干燥,由于液不养咽,津不濡喉。干生燥,燥生风,风生痒,痒则酿成本病,此其一。津枯而造成作痒,此其二。养阴清肺汤。此方载于喉科专著《重楼玉钥》,本是治疗阴虚白喉之方。此方养津生津之力颇宏,可以借用于治疗喉源性咳嗽。方中内寓增液汤(生地、麦冬、玄参),润肺复滋肾,俾金水相生,泉源不竭;又内寓芍药甘草汤(白芍、甘草),既能滋养脾阴,俾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洒陈于咽,又能缓急解痉,而减轻呛咳。此外,方中还有丹皮凉营,贝母化痰,薄荷散结。前面有人提到,清燥救肺汤、沙参麦冬汤亦为养阴生津之方,应当有效。但经临床验证,除非加减恰当,否则疗效不佳,倒不如用养阴清肺汤为好。不过,本病之喉痒呛咳多因外感诱发或加重,纵然迁延已久,亦往往兼夹浮邪,所以使用本方时,多合用六味汤(荆芥、防风、桔梗、甘草、僵蚕、薄荷)化裁,或先用六味汤加味打头阵,待扫荡浮邪之后,再缓用养阴清肺汤缓图之。六味汤是治疗风寒喉痹方,载于《喉科秘旨》,用于风燥伤津液、咽喉失濡养之证,治喉证初起,不论红白,皆可加减应用。荆芥辛微温,祛风解表;防风辛甘微温,祛风解痉;桔梗苦平,祛痰利咽;生甘草甘平,清火解毒;僵蚕咸辛平,祛风散结;薄荷辛凉,疏风散热。综合观之,全方药性归于平和,不寒不热,而能疏风祛痰,散结利咽。故无论风寒、风热、风燥,皆可加减应用。如风寒加苏叶、细辛,风热合翘荷汤,风燥合养阴清肺汤等。侯科六味汤组成:荆芥6g防风6g生甘草6g桔梗10g僵蚕10g薄荷10g玄参30g麦冬15g蝉蜕6g病案分享:女患,35岁,年11月23日初诊。宿患慢性咽炎,久治不愈。平时咽喉干涩,微咳。2个月前因重感冒引发剧烈咳嗽,住院7天,中西药配合治疗,全身症状基本消失,而咳嗽不减轻。乃自动出院服中药,先服金沸草散数剂,咳嗽反而加重;继服止嗽散、清燥救肺汤、沙参麦冬汤等10余剂,亦似效非效。现症:咽喉干涩,不时发痒,痒则呛咳,愈咳愈烈,气促面红,涕泣俱出,连咳数十声不止;痰少而呈颗粒状,极难咯出;昼重夜轻,入睡很少被咳醒,但次晨起床后又剧烈呛咳不已。纳尚可,舌质偏淡欠润,脉象无明显异常。辨证论治本例喉痒呛咳,其病名为“喉源性咳嗽”。顾名思义,其咳嗽的根源和主要病位在咽喉部,而不在肺。其主要症侯是:咽喉干燥、发痒,痒则咳,咳则呛而持续不断。这是病位在肺或其他脏腑的一般性咳嗽所不具备的特征性症侯。大家知道,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,通过咳嗽而排除呼吸道的异物或病理产物,可以暂时恢复呼吸道的通畅。所以咳嗽一阵之后,患者多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。但喉源性咳嗽则不然,愈咳愈不舒服。因为愈呛咳,则咽喉愈干涩,也愈容易发痒;反之,咽干涩、发痒又容易诱发下一轮呛咳,如此形成恶性循环。我早年治疗此等咳嗽,亦只知治肺,固持止嗽散、清燥救肺汤、沙参麦冬汤等无效,有时换方七八首亦似效非效,技已穷矣,病人还埋怨不已。当代喉科名医干祖望老先生积60年之经验而言曰,“如其把本病作为一般咳嗽而混为一谈,治疗效果必然无法满意。因为其所治者为无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”。语出惊人,掷地有声,临证者当奉为圭臬,切莫等闲视之。考虑为风燥伤津液,咽喉失濡养之“喉源性咳嗽”。病程虽历2个月,脉亦无浮象,但因治不得法,尚有虚浮之邪。其治疗方法,宜祛风润燥。试投喉科六味汤加味:荆芥、防风、桔梗、生甘草、薄荷叶、僵蚕、白马勃、射干、蝉衣各6g,木蝴蝶15g,鲜梨皮50g,3剂。煎服法:冷水浸泡1小时,煮沸10分钟,连煮2次,约得药液ml,混匀代茶频饮。

二诊:喉痒呛咳稍减,咯痰较前爽利,口不干而咽喉干,频饮药液,只能暂濡,移时又干涩。

上方合养阴清肺汤,冀其祛风润燥,养阴生津:

荆芥、桔梗、生甘草、僵蚕、蝉衣、丹皮、川贝粉(吞服)各6g,生地、天冬、麦冬、白芍、木蝴蝶各15g,柿饼30g,鲜梨皮50g。

效果:服3剂,咽喉干燥、发痒、呛咳均显著减轻;服至10剂基本消失,惟晨起干咳几声,或咳出少许粘痰。

改予六和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善后。

养阴清肺汤合六味汤治疗慢性咽炎一例

某男,慢性咽炎反复发作多年,每发后经西医消炎治疗可以缓解。此次发作已数天经治疗效果不佳,现咽喉肿痛、微干、发痒,痒则咳嗽,喉间有痰咯吐不爽,吞之不下,吐之难出,间或吐出闻之带有臭味,质稠微黄。饮食二便睡眠均可。肺胃津亏为本,外感风热之毒,热毒壅滞为标,当养阴润燥、解毒利咽并进,佐以疏风化痰。

生地10麦冬10玄参10白芍12甘草10薄荷6丹皮10浙贝10防风15蝉衣6僵蚕10桔梗10土牛膝15射干10马勃63剂

服用3剂后诸证减轻,继进2剂诸证消失。

按:慢性咽炎反复发作常以肺胃津亏为本,也有严重的可以发展为肺肾阴亏之证,但尤其以累及肺胃两经为多(丁光迪),常因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化热而诱发,按照温病治疗有比较好的效果(黄煌)。本例患者咽喉肿痛为热毒壅滞,咽喉干痒是风燥之象,治疗时采取了养阴润燥与解毒利咽并用,佐以疏风化痰,标本兼顾的法则。养阴清肺汤本为治疗肺阴亏虚,热毒壅滞之白喉的主方,属于温病的范畴,用于本病非常合拍。既能够养阴解毒,又能够凉血散瘀,余国俊认为对于虚火喉痹之喉源性咳嗽,本方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剂,如百合固金汤等。同时治疗喉痹不能忽视外邪,尤其是急性发作时,六味汤具有很好的疏风止痒,解毒利咽的的功效。土牛膝有很好的清利咽喉的功效,马勃、射干也是治疗咽痛肿痛的良药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uijianyu.com/afhzp/468.html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