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学必背经典方剂三字诀大全篇相当实用

方剂学概述篇

论方剂,数千万,仲景方,历代赞,诸名医,积经验,学配伍,是关键。古组方,原则全,君与臣,佐使兼;今改为,主辅言,佐与使,亦四般。主治病,主病安;辅助药,协主兼;佐主辅,兼证痊,有反佐,并制监;言使药,引经专,调药性,兼和缓。遵原则,贵权变,味与量,常增减。急用汤,缓用丸,易配伍,功异然。解表方篇病在表,法当汗,祛表邪,宜辛散。表寒温,表热寒,表而虚,扶正添。

1麻黄汤《伤寒论》麻黄汤,桂杏甘,解表寒,疗咳喘。麻黄9,桂枝6,杏仁9,炙甘草3。

2桂枝汤《伤寒论》桂枝汤,芍药甘,姜枣引,营卫安。桂枝9,白芍9,炙甘草6,生姜9,大枣4枚。

3九味羌活汤《此事难知》羌活汤,苍草防,芩芎芷,辛地黄,解表邪,里热尝,兼无汗,头痛良。羌活、苍术、防风各4.5,细辛1.5,川芎、白芷、生地、黄芩、甘草各3克。

4银翘散《温病条例》银翘散,桔豉甘,荆竹薄,牛蒡煎,温病初,辛凉餐,解表热,此方选。银花、连翘各10克,桔梗、薄荷各6克,竹叶4克,甘草5克,荆芥4克,淡豆豉5克,牛蒡子6克。水煎服。

5桑菊饮《温病条例》桑橘饮,桔梗杏,甘翘薄,芦根用,宣肺经,医风温,散内热,咳嗽宁。桑叶、菊花、杏仁、桔梗、连翘、芦根各10克,甘草、薄荷各3克。

6大青龙汤《伤寒论》大青龙,寓麻黄,添石膏,配枣姜。功解表,兼除烦,身疼痛,躁无汗。麻黄12克,生石膏24克,桂枝、炙甘草、杏仁、生姜各6克,大枣4枚。

7小青龙汤《伤寒论》小青龙,逐饮方,麻桂芍,辛草姜,五味夏,咳喘良,气管炎,可选方。麻黄、芍药、桂枝、干姜、半夏、炙甘草各10克,细辛、五味子各5克。

8麻杏石甘汤《伤寒论》麻杏甘,石膏汤,清肺热,咳喘良。麻黄6克,杏仁9克,炙甘草5克,生石膏18克。

9升麻葛根汤《阎氏小儿方论》透麻疹,升葛方,配芍草,散剂良。升麻、葛根、芍药、甘草各等份。为粗末,每服10克。

10人参败毒散《小儿药证直诀》败毒散,外感方,兼体虚,用此汤,柴芎枳,前胡羌,苓独草,桔梗党。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壳、羌活、独活、茯苓、桔梗、党参各10克,甘草5克。水煎服。清热方篇里热证,法当清,用苦寒,亦辨证,虚者补,实则功,分卫气,别血营。

11白虎汤《伤寒论》白虎汤,知石甘,加粳米,气分安。生石膏30克,知母10克,炙甘草3克,粳米15克,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。

12栀子豉汤《伤寒论》栀豉汤,疗虚烦,医黄疸,胆囊炎。栀子、淡豆豉各10克。

13清营汤《温病条例》清营汤,犀地丹,银翘竹,玄麦连。犀角1.5克,生地15克,竹叶心3克,黄连5克,玄参、麦冬、丹参各9克,银花、连翘各6克。

14犀角地黄汤《千金方》犀生地,芍药丹,清热毒,血分安。犀角1.5克(锉末,冲服),生地30克,赤芍12克,丹皮9克。

15黄连解毒汤《外台秘要》解毒汤,芩连襄,栀黄柏,三焦凉。黄连、栀子各10克,黄芩、黄柏各6克。

16普济消毒饮《医方集解》消毒饮,普济方,升柴薄,芩连僵,桔陈甘,玄勃蒡,板蓝翘,解毒良。黄芩、黄连各15克,陈皮、甘草、玄参、柴胡、桔梗各6克,连翘、板蓝根、马勃、牛蒡子、薄荷各3克,僵蚕、升麻各2克。

17仙方活命饮《外科发挥》活命饮,医疮疡,乳没银,归芷防,陈草芍,花粉襄,山甲贝,皂刺尝。穿山甲、白芷、天花粉、皂角刺、归尾、赤芍、乳香、没药、防风、贝母、陈皮、甘草各3克,银花9克。

18五味消毒饮《医宗金鉴》

消毒饮,五味成,银野菊,蒲公英,紫天葵,共地丁,解热毒,疗疮疔。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各15克,紫背天葵6克。

19香薷散《和剂局方》香薷散,朴与扁,斛暑湿,粗末煎。香薷20克,厚朴、扁豆各10克。

20清暑益气汤《温热经纬》既清暑,又生津,斛麦竹,西洋参,苦黄连,知甘粳,西瓜皮,荷叶梗。西瓜翠衣30克,粳米、荷梗各15克,知母、甘草各6克,石斛、麦冬各10克,西洋参5克,竹叶6克,黄连3克。

21导赤散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导赤散,生地甘,木通竹,心火痊。生地、木通、竹叶、甘草各等分。

22龙胆泻肝汤《古今医方集成》泻肝汤,君龙胆,柴芩栀,归地甘,车通泽,入肝胆,可降酶,退黄疸。生地、黄芩、木通、柴胡各6克,龙胆草10克,栀子、泽泻、车前子、当归、甘草各3克。

23泻白散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泻白散,地桑甘,加粳米,肺热宣。粳米15克,桑白皮、地骨皮各10克,甘草5克。水煎服。

24清胃散《脾胃论》清胃散,升麻连,生地归,丹皮煎。生地、当归各3克,黄连6克,丹皮5克,升麻10克。水煎服。

25玉女煎《景岳全书》玉女煎,胃火清,知膏膝,熟地冬。生石膏30克,熟地黄15克,麦冬6克,知母5克,牛膝5克。

26白头翁汤《伤寒论》白头翁,共秦皮,柏连入,医热痢。白头翁15克,黄连6克,黄柏12克,秦皮10克。

27青蒿鳖甲汤《温病条辨》蒿甲丹,知地黄,疗虚热,骨蒸康。鳖甲15克,生地12克,青蒿、知母各6克,丹皮10克。

温里方篇

里寒证,法当温,益肾阳,厥逆斟,脾虚寒,宜温中,通经络,散寒凝。

28温中丸(汤)《伤寒论》理中丸,参术甘,干姜入,温脾寒。党参、干姜、炙甘草、白术各10克。水煎服。

29吴茱萸汤《伤寒论》吴萸汤,参姜枣,暖肝经,温胃好。吴茱萸10克,党参12克,生姜18克,大枣4枚。

30小建中汤《伤寒论》桂枝汤,加饴糖,倍芍药,建中汤,温胃寒,医溃疡,加黄芪,效更彰。饴糖30克,芍药18克,桂枝10克,甘草6克,生姜10克,大枣4枚。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。

31四逆汤《伤寒论》四逆汤,附甘姜,救厥逆,回真阳。制附子15克,干姜10克,炙甘草12克。

32真武汤《伤寒论》真武汤,术苓姜,芍益阳,附温阳,脾肾暖,水道畅,医水肿,体安康。白术6克,制附子、茯苓、白芍、生姜各10克。

33阳和汤《外科全生集》阳和汤,阴疽方,草芥肉,麻黄姜,鹿角胶,熟地黄,鹤膝风,流注良。熟地30克,鹿角胶10克(烊化),白芥子6克,甘草6克,肉桂、炮姜、麻黄各3克。泻下方篇里实证,当攻伐,峻逐水,缓润下。

34承气汤《伤寒论》大承气,枳硝黄,厚朴入,寒下良。小承气,朴枳黄,有调胃,黄草芒。大承气汤:大黄12克,芒硝10克,枳实、厚朴各15克。小承气汤:大黄12克,枳实9克,厚朴6克。调胃承气汤:甘草6克,大黄、芒硝各12克。

35大黄牡丹皮汤《金匮要略》医肠痈,推此方,泻内热,首大黄,破瘀血,丹皮良,冬瓜子,桃仁芒。冬瓜子15克,大黄、桃仁、丹皮、芒硝各10克。

36大黄附子汤《金匮要略》温下方,附辛黄,泻寒积,便通畅。制附子12克,大黄10克,细辛6克。

37麻子仁丸《伤寒论》麻仁丸,小承气,加芍杏,润下剂。麻子仁克,大黄克,杏仁、厚朴、芍药、枳实各70克。依法制丸。

38温脾汤《千金方》

温脾汤,附干姜,攻冷秘,参草黄。大黄、制附子各10克,干姜、党参各6克,甘草3克。

39十枣汤《伤寒论》十枣汤,逐水饮,遂芫戟,各等分。共细末,枣汤进,医腹水,疗悬饮。大戟、芫花、甘遂各等份。共为细末。每服0.5至1克,大枣10枚煎汤送服。

40舟车丸《景岳全书》舟车丸,功逐水,军榔丑,戟芫遂,木轻粉,青陈皮,肝硬化,腹水宜。黑丑克,芫花、甘遂、大戟各30克,大黄60克,木香、青皮、陈皮、槟榔各15克,轻粉3克。共为细末,水糊为丸。

41芦氏秘方《中华内科杂志》肿半截,芦氏方,二丑粉,糖枣姜。二丑、生姜、红糖、大枣。依法制膏。

和解方篇和少阳,疏气机,调肠胃,理肝脾。

42小柴胡汤《伤寒论》小柴胡,芩夏甘,参姜枣,和肝胆。柴胡12克,黄芩、党参各10克,甘草6克,生姜10克,大枣4枚,制半夏10克。

43逍遥散《和剂局方》逍遥散,柴芍甘,归苓术,薄姜全。柴胡、茯苓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甘草各15克,生姜10克,薄荷3克。

表里双解方篇

表证急,汗法驱,里证重,先救里,若同病,表里医,既治表,又医里。

44大柴胡汤《金匮要略》大柴胡,芩夏姜,枳芍枣,加大黄。柴胡、枳实、制半夏、黄芩、白芍各10克,大黄6克,生姜12克,大枣4枚。

45葛根芩连汤《伤寒论》主葛根,芩连甘,痢兼表,可煎餐。葛根15克,黄芩10克,黄连6克,甘草3克。祛湿方篇祛湿剂,主利水,化痰饮,避浊秽,止泄泻,开癃闭,通淋浊,蠲三痹。

46藿香正气散《和剂局方》正气散,首藿香,苓陈夏,术草襄,腹皮苏,桔梗朴,解表邪,化湿浊。藿香、茯苓各12克,苏叶、白芷、大腹皮、白术各10克,半夏曲、陈皮、厚朴、桔梗、甘草各5克。

47五苓散《伤寒论》五苓散,猪茯苓,泽术桂,水道行。猪苓、茯苓、白术各15克,桂枝10克,泽泻12克。

48平胃散《和剂局方》平胃散,苍朴甘,广陈皮,燥湿专。陈皮、厚朴各10克,苍术15克,甘草6克。

49茵陈蒿汤《伤寒论》茵陈汤,治阳黄,生山栀,合大黄。茵陈18克,山栀10克,大黄6克。

50八正散《和剂局方》八正散,通热淋,车前子,生川军,栀滑草,扁瞿通,医结石,缓疼痛。滑石、车前子、瞿麦、扁蓄、栀子、木通、甘草、大黄各等份。

51防己黄芪汤《金匮要略》己与芪,白术甘,祛湿邪,医肾炎。防己、黄芪各10克,白术6克,甘草3克。

52萆薢分清汤《丹溪心法》分清饮,萆薢名,菖乌药,草智苓。萆薢、乌药、石菖蒲、益智仁、茯苓、甘草各等份。

53独活寄生汤《千金方》独活君,寄生汤,归芍芎,干地黄。参苓草,艽辛防,牛膝桂,痹膝康。独活、秦艽、防风、芍药、杜仲、牛膝各9克,桑寄生18克,干地黄15克,当归、党参、茯苓各12克,川芎、甘草各6克,细辛3克,肉桂1.5克。祛风方篇凡风证,内外情,外疏散,内熄风。

54川芎茶调散《和剂局方》茶调散,川芎君,羌防芷,薄草辛,散风邪,医头痛,或偏正,或巅顶。川芎、荆芥各12克,白芷、羌活、甘草各6克,薄荷、细辛各3克,防风4.5克。

55牵正散《杨氏家藏方》牵正散,医而瘫,白附子,蝎僵蚕。白附子、僵蚕、全蝎各等份,为末。每服3克。

56小活络丹《和剂局方》小活络,乳胆星,川草乌,没地龙。制川乌、制草乌、地龙、制南星各克,乳香、没药各90克。共为细末,酒面糊为丸。每服3克。

57羚羊钩藤汤《通俗伤寒论》钩藤汤,有羚羊,桑菊草,芍地黄,竹茹贝,茯神襄,清血热,平肝阳。钩藤、菊花、白芍、茯神各10克,竹茹、生地各15克,羚羊角、甘草各3克,桑叶6克,川贝12克。

58镇肝熄风汤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熄风汤,功镇肝,生龙牡,生龟板,赭膝芍,玄冬甘,生麦芽,青蒿楝。怀牛膝、代赭石各30克,生龙骨、生龟板、白芍、玄参、天冬、生牡蛎各15克,川楝子、生麦芽、青蒿各6克,甘草3克。

59桑杏汤《温病条辨》桑杏汤,栀梨皮,浙贝豉,沙参齐,滋肺津,外燥宜,咳无痰,上感医。桑叶、浙贝、淡豆豉、梨皮、山栀皮各6克,沙参12克,杏仁9克。

60麦门冬汤《金匮药略》麦冬汤,夏参甘,粳米枣,胃热专。麦冬18克,粳米15克,党参10克,制半夏5克,大枣4枚,甘草3克。

61养阴清肺汤《重楼玉钥》清肺汤,功养阴,生地芍,丹麦斟,薄贝母,草玄参,疗白喉,乳蛾饮。生地12克,麦冬、玄参各10克,炒白芍5克,甘草、贝母、薄荷各3克,丹皮5克。

祛痰方篇

祛痰湿,疗咳喘,止呕吐,舒胸脘,消瘰疬,定晕眩,痰是标,求本源。

62二陈汤《和剂局方》二陈夏,陈茯苓,和胃气,疗咳喘,加枳星,名导痰,入枳茹,为温胆。陈皮5克,制半夏5克,甘草5克,茯苓10克。二陈汤加枳实、制南星,名导痰汤;二陈汤加枳实、竹茹,名温胆汤。

63止嗽散《医学心悟》止嗽散,桔陈菀,荆百部,草百前。桔梗、荆芥、紫菀、白前、百部各克,甘草30克,陈皮克。共为末。每服10克,开水调服。消导方篇消导剂,化痞积,导食滞,畅气机。

64保和丸《丹溪心法》保和丸,陈苓半,莱菔翘,焦三仙。山楂克,神曲60克,半夏、茯苓各90克,陈皮、连翘、莱菔子各30克。为末制丸。另一方有麦芽。

65枳实消痞丸《兰室秘籍》曰枳实,消痞丸,参朴术,夏曲连,麦芽曲,茯苓甘,加干姜,脾胃安。干姜3克,炙甘草、麦芽曲、白茯苓、白术各6克,半夏曲、党参各10克,厚朴12克,枳实、黄连各15克。理气方篇气分病,滞与逆,滞宜行,逆降气。

66越鞠丸《丹溪心法》越鞠丸,气郁散,芎苍曲,栀附餐。苍术、香附、川芎、神曲、栀子各等份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。

67半夏厚朴汤《金匮要略》夏厚朴,气方祖,苓生姜,并紫苏。制半夏、茯苓各12克,厚朴、生姜、苏叶各10克。

68瓜蒌薤白白酒汤《金匮要略》瓜蒌实12克,薤白10克,米酒30毫升。

69定喘汤《摄生众妙方》定喘汤,苓甘冬,麻白夏,桑苏杏。麻黄、白果、桑白皮、款冬花、制半夏各10克,杏仁、黄芩各5克,苏子6克,甘草3克。

理血方篇

血分病,瘀虚溢,瘀当祛,虚补益,止血法,疗血溢。活瘀血,兼理气。

70桃仁承气汤《伤寒论》硝黄草,桂加桃,成此方,祛瘀好。桃仁、大黄各12克,桂枝、炙甘草、芒硝各6克。

71血府逐瘀汤《医林改错》王清任,倡逐瘀,四物备,桃红继,桔枳草,柴牛膝,血瘀胸,久不愈。当归、生地、红花、牛膝各10克,桃仁12克,枳壳、赤芍各6克,柴胡、甘草各3克,桔梗、川芎各5克。

72补阳还五汤《医林改错》曰补阳,还五汤,内四物,去地黄,桃红龙,芪四两,中风后,疗诸恙。黄芪克,当归6克,赤芍5克,地龙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各3克。

73槐花散《普济本事方》槐花散,医肠风,止便血,枳柏荆。槐花、侧柏叶、荆芥穗、枳壳各等份,为末。每服6克。

74小蓟饮子《济生方》小蓟饮,治血淋,蒲滑竹,归通斟,生地藕,草栀仁,清湿热,医尿频。生地24克,小蓟10克,滑石12克,木通、蒲黄、淡竹叶各10克,甘草5克,藕节10克,当归5克,栀子仁10克。

补益方篇

论虚疾,分四虚,阴和阳,血与气,各脏腑,皆有虚,当辨证,须留意。

75四君子汤《和剂局方》补气方,四君先,茯苓入,参术甘。党参、茯苓、甘草、白术各等份。加陈皮、半夏名六君子汤。

76归脾汤《济生方》归脾汤,涵四君,龙眼肉,归枣仁,芪香远,姜枣引,补心脾,崩带饮。白术、龙眼肉、茯神、黄芪各30克,木香、党参各15克,甘草、当归、远志各3克,酸枣仁30克。

77四物汤《和剂局方》四物汤,归地黄,赤芍药,血证方。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各等份。加桃仁、红花,名桃红四物汤。

78六味地黄丸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六味丸,药地丹,萸苓泽,益肾肝,加桂附,温肾寒,加知柏,虚火安。熟地28克,山药、山萸肉各12克,茯苓、泽泻、丹皮各10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每服3钱。加附子、肉桂,即金匮肾气丸;加知母、黄柏,即知柏地黄丸。

固涩方篇固涩剂,可止遗,敛虚汗,崩带医,固脱证,止泻痢,标本顾,兼补益。

79玉屏风散《世医得效方》玉屏风,芪防术,固表虚,自汗出。黄芪18克,白术12克,防风6克。

80金锁固精丸《医方集解》固精丸,芡莲须,龙牡蛎,沙蒺藜。沙苑蒺藜、芡实、莲须各60克,龙骨、牡蛎各30克。研末,莲肉煮粉糊为丸。

81桑螵蛸散《本草衍义》桑螵蛸,龟龙菖,茯苓神,远归党。桑螵蛸、远志、菖蒲、龙骨、茯神、当归、龟板各30克。为末。每次6克,党参汤调下。

82真人养脏汤《和剂局方》养脏汤,医脱肛,罂粟壳,蔻诃香,归芍肉,甘术党,泄痢久,服之康。白芍、白术、炙甘草、罂粟壳各10克,当归、党参各12克,肉豆蔻、肉桂、木香、诃子皮各5克。安神方篇神不安,责肝心,虚滋养,实重镇,强身体,振精神,服此剂,安心神。

83朱砂安神丸《兰室秘藏》安神丸,朱砂连,归地草,除热烦。黄连、朱砂、生地、当归、甘草,依法制丸。

84酸枣仁汤《金匮要略》养肝阴,草枣仁,知芎苓,益心神。酸枣仁15克,茯苓10克,知母6克,川芎、甘草各3克。

85天王补心丹《摄生秘剖》补心丹,归地玄,二冬味,参苓远,柏枣仁,丹参煎,桔梗引,砂衣丸。生地、五味子、当归、天冬、麦冬、柏子仁、酸枣仁、党参、玄参、丹参、白茯苓、桔梗、远志,依法制丸,朱砂为衣。

开窍方篇开窍剂,多辛香,分凉温,当细详,凉开法,如牛黄,温开法,苏合香。

86安宫牛黄丸《温病条辨》牛黄芩,栀郁金,犀麝冰,连雄珍,箔为衣,朱砂镇,解热毒,昏谵饮。牛黄、郁金、犀角、黄芩、黄连、雄黄、山栀、朱砂、冰片、麝香、珍珠,依法制丸,金箔为衣。

87苏合香丸《和剂局方》苏合丸,沉丁香,术附诃,青木香,犀荜冰,乳麝香,白檀砂,安息香。白术、青木香、犀角、香附、朱砂、诃子、白檀香、安息香、沉香、麝香、丁香、荜拨、冰片、苏合香油、乳香,依法制丸。

驱虫方篇驱虫剂,有效验,虫可去,痛随减。

88乌梅丸《伤寒论》乌梅丸,安蛔虫,辛椒桂,附干姜,黄连柏,归与党,医蛔厥,下痢尝。乌梅枚,干姜克,细辛、桂枝、熟附子、黄柏各克,蜀椒、当归各克,黄连克,党参克,依法制丸。

89驱绦汤(经验方)驱绦汤,取槟榔,南瓜子,宜炒香。南瓜子肉60~克,槟榔片30~60克。先服南瓜子肉二小时后,服槟榔煎剂。催吐方篇涌吐方,吐痰涎。食毒物,存胃脘,病情急,证凶险,毒涌出,体自安。

90瓜蒂散《伤寒论》甜瓜蒂,赤小豆,豉煎汤,催吐奏。甜瓜蒂、赤小豆各等份,为末。每次1~3克,用淡豆豉汤送服。

一,中医百宝箱

◆风水与中医,中医人应略懂风水

◆潘德孚:疼痛是生命的自救信号

◆只言片语学中医:清代高手的《医林琐语》

◆头发越掉越多?中医调养教你把头发养回来!

◆现代人常见“上热下寒”,张仲景这个方子管用!

◆中医房事养生7大要旨

◆仲景的“真武汤”怎么用?

◆关于死亡,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!

◆“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”我国每21秒钟就有1人因它死亡

◆疾病的来源:“怨、恨、恼、怒、烦”

◆近个穴位怎么记?谈谈每个穴位的前世今生(收藏)!

◆老中医临床针灸选穴思路,太实用了,必须收藏!

◆五声对五脏,根据声音诊断脏腑健康!

◆一图看尽黄元御六气治法

◆糖尿病患者宜多做做耳穴按摩

◆黄元御学术思想及用药总结

◆成为中医高手必须得靠师承吗?

◆懂一些中药,能多活十年!为了家人的健康,赶快收藏!

◆青少年白发,中医有何妙招?

◆一代名医,黄元御传奇的一生

◆熟记配伍表,你就是自己的中医师!(常见病配方)

◆郑钦安:临证先别阴阳,万病不越阴阳两法

◆任应秋:我学医五十多年的经验和方法(深度长文)

◆太难得了,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汇总

◆我花了两三千元,还不如一味白茅根

◆中医是最好的预防医学◆观嘴唇,知健康

◆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!

◆处处是中医:遍地皆是药!(歌诀篇)

◆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无科学证据?

◆正统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的差异

◆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、现代化呢?

◆科学你慢慢学,中医我先治病去了

◆高清舌诊图谱(收藏)

◆面诊、眼诊、鼻诊、耳诊、唇诊、舌诊、齿诊图...都收集齐了!

◆中医脉诊入门必知--什么是寸口脉,如何诊脉,诊脉要素有哪些?

◆中医辨证血虚、血瘀、血寒、血热,四种血症,附带食疗调理

◆阳明的运气义(下)

◆一个好的中医,医院

◆他43岁学中医,却成为一代医学宗师!

◆中医是经验的医学,没有科学的依据对吗?

◆假如人人学点中医,不知可以避免多少悲剧

◆中医“把脉”的原理是什么?掌握这五条秒懂!

◆老中医一辈子的经验总结,记住了你就是中医了!

◆最有价值的:伤寒论精简版(浓缩精华)

◆经络和经方中医的关系

◆中医:潜伏于中国地下的根

◆人体经络穴位图(最新版)

◆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中医高手?◆中医:蠢学生,学到皮毛当做宝;真高手,传承断绝无人接

◆失去中医,我们将付出怎样的代价?

◆了解中医理论,不做当代“医盲”

◆岁老中医的临终馈赠,句句都很强!

◆28种常见脉象都具体有哪些表现呢?

◆人体全身疼痛点(专业版)

◆困惑!为什么大多数国人相信中医,看病却不首选中医?

◆78岁中医专家谈给高官治病经历,道出了中医被打压的真相

◆《老牛论中医》

◆《人为什么会生病》

◆《问中医几度秋凉》

◆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》

◆《中医色诊视频大全》

◆《中医怎么看“癌症”》

◆《浅论中医之道--按摩篇》

◆《绿色疗法:点穴按摩穴位方》

◆《中医辨证的根本:阴阳寒热》◆《60集大型纪录片》

◆《中医怎么看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肝病和肝炎”》

二,疾病治疗

◆肝炎的治疗◆心绞痛的穴位方

◆急性心绞痛的中医救治方法

◆夏天养护心脏的好方法:撞背功

◆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,就是引火下行

◆糖尿病患者多做做耳穴按摩

◆《中医怎么看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肝病和肝炎”》

◆身体健壮的运动员会突发心脏病猝死,而有心脏病

◆脾胃虚,则九窍不通

◆中药是否会伤胃呢?

◆新型肺炎的预防和治疗

◆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?

◆吃西药会伤胃?实际上是五脏六腑皆伤

◆胃不好的时候,最好别碰这5种水果,再有营养也不行!

◆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健脾胃方子就能起死回生

◆国医大师熊继柏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

◆什么是肾亏呢?

◆补肾壮阳的意义何在?

◆肾不好多吃黑八大黑色营养食物

◆遗精、纵欲、手淫病者,伤精恢复的方法

◆五脏有好恶:肝怕堵,心怕累,脾…

◆论癌症

◆更深一层看癌症

◆三把刀治疗下的癌症

◆中医能不能治疗癌症

◆《中医怎么看“癌症”》

◆凡生癌症者,三焦皆不通!

◆谈谈中医对肿瘤和癌症的认识

◆旷世奇人倪海厦:中医为什么能治好癌症?

◆《中医怎么看“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肝病和肝炎”》

◆远离“癌症性格”,这20个字值得每个女性深思!

◆上工治未病

◆绿色治疗--我的最爱

◆人体经络穴位图(最新版)

◆用外治法,如何做到准确的辨证施治?

◆瘀堵越多,得癌几率越大…

◆一剂妙方,让你轻松拥有健康

◆揉腹几乎可以解决任何慢性病

◆难得这么全!针灸、按摩全息图之精髓

◆上工治未病,正确的观念才是治本的良方

◆五脏有好恶:肝怕堵,心怕累,脾…

◆岁老中医隐藏千年的长寿法,每天照

◆把这里的“硬结”揉开,很多病就好了

◆21种小儿推拿动图,教你轻松应对小儿常见病

◆中医养生十八法健身强肾防病延年益寿

◆长大后才明白,原来儿时的天真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

◆通俗易懂:凤仙姨的生命和健康理论让我茅塞顿开◆简单有效:凤仙姨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令我惊奇不已

◆把这里的“硬结”揉开,很多病就好了

◆如何让能量,自然而然地打通人体全部经络?

◆为家人按摩,需要精气神的灌注、爱和关心

◆瘀堵越多,得癌几率越大,气瘀血瘀痰淤湿淤是这样坑害你的!

◆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养生,特别是在患病时

◆对待疾病就像战争,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

◆夏天要怎么过?首先要辨清楚身体是寒是热

◆疾病不仅是物质层次的病,还有一个能量层次和精神层次

◆家家必备的中医“外治”法

◆人体疾病的真相,原来是因为你一直在“透支生命”

◆生病后最重要的不是吃药,而是先回到正常的生活

三,饮食睡眠养生

◆养生原则:食勿过烫

◆养生原则:食勿过冷

◆养生原则:食勿过硬

◆养生原则:食勿过粘

◆养生原则:食勿过饱

◆饮食有节,健康长寿

◆养生之道,莫先于饮食

◆孙思邈:夜饭饱,损一日之寿

◆夏季养生保健的四大法则

◆夏天吃茴香菜,都有哪些作用?

◆吃对了,喝对了,日常饮食也能治大病

◆生姜用得好,大病小病都赶跑,健健康康活到老!

◆中医讲的“发物”到底是什么东西?

◆肉类会造成心脏、血管的病变,老年人少吃肉对吗

◆「五谷为养」怎么养?常见的主食别吃错!

◆牙好身体才健康,盘点10种易损害牙齿的食物

◆阴虚火旺、脾虚肝郁、痰湿……属于虚不受补

◆实用!医院首次公开种食疗煲汤配方,果断收藏!

◆精足不思淫,气足不思食,神足不思睡!

◆睡觉该怎么睡?朝向哪里、有什么忌讳…看古人

四,心理运动养生

◆开悟的七大元素

◆凡心所感,皆是心相

◆如何成为一个运气很好的人?

◆起心动念:你所不知的惊人力量

◆养生之本是养神心静神安福寿存

◆不要执着去做一个“好人”,要让自己做一个更好的人◆你知道人的意念能量有多强大吗?

◆让你的潜意识被看见,你才能真正自由!

◆健康的根本在心,这才是中医养生的境界

◆恍然大悟!!心念才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

◆庄子:幸福是什么?幸福就是,身上无痛苦,心里无烦恼!

◆当你放松了,内在的平和之性就显现了!

◆吸引力法则:你变了,一切就变了!

◆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?

◆语言中的能量,能改变你的未来

◆世界上最有能量的语言,一定要经常说!

◆厉害的人,早已戒掉了不良的情绪

◆我为什么不敢轻易叫人修行?

◆当你老了,一定要留给自己的七张底牌!

◆缺爱就会生病,这12个迹象表明你没有真正爱自己!

◆人到中年却在“假装”健康,每个人都会犯这些致命的错误!

◆南怀瑾:无论遇见什么,你只需保持平静(静心好文)

◆女人的嘴,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

◆真正的正能量是,你先活成了光源

◆如何让能量,自然而然地打通人体全部经络?

◆荣格: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,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

◆蔡志忠:每个当下都是你生命的实相

◆蔡志忠:依靠努力只能成功一时,改变观念才能成功一世

◆养生课堂:拍打功

◆久坐身体产生13个致命变化

◆轰动世界的故事:打坐的力量

◆两仪融和经络拍打健康法郭育麟◆原创|危害健康的运动都有哪些?

◆闭目养神,养的可不止“神”!

◆中医养生十八法健身强肾防病延年益寿

◆踮脚,补肾气,治腰痛!这个小动作,就是这么神奇!

◆叶曼女士讲述自己修习禅定的实证经历(下)

◆久卧伤气、久坐伤肉、久立伤骨、久行伤筋怎么办?五劳调理很重要!

五,正本清源

◆药物的毒性最终伤害了谁?

◆输液=自杀!终于上央视了!

◆打点滴是营养针?还是催命针呢?

◆“输液好得快”,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

◆疾病意味着战争,医疗绝不是产业!

◆杀死我们的不是疾病,而是我们自己!

◆正在被抗生素毁掉的中国人!

◆“激素”医生、“消炎”医生、“输液”医生

◆央视:门诊输液被叫停,过度医疗才是病!

◆输液时进入人体内的微粒有可能让你输掉健康!

◆为什么中国人一感冒就去吊瓶打针?“老中医”揭开

◆心血管病只能放支架?为您推荐老中医李可的破格救心

◆美国被滥用的十大诊疗技术:补钙、吃他汀

◆写给被我们割掉的子宫、扁桃体、胆囊、脾……

◆北京协和医学教授惊人发言!得罪天下医生,也要发你看看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uijianyu.com/afhzp/461.html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