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麦冬

治五劳七伤,安魂定魄,时疾热狂,头痛,止嗽。

——《日华子本草》麦冬篇

今天

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药材

麦冬

麦冬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(沿阶草)的干燥块根。功能主治为:养阴生津,润肺止咳: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、干咳咯血;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。配沙参、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。

临床上,麦冬配伍半夏用于治疗热病伤津之咳嗽、呕逆、咽干唇燥、烦热口渴、舌红少苔麦冬甘寒质润,能益胃生津、润肺清心;半夏性温,可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。二者合用,半夏得麦冬之清润而制其温燥,但麦冬用量须大一倍以上方能达到益胃生津、降逆止呕的作用。

麦冬配伍川贝母用于治疗肺阴不足之燥咳痰黏难咯,麦冬滋肺阴而清热;川贝母润肺而化痰。二者合用,有润肺、清热、止咳之功。麦冬配伍玉竹用于治疗肺胃阴伤、燥热咳嗽、胃热烦渴、食少等症,二药均有滋阴润肺、益胃生津之功效,相伍为用其效更强。

麦冬配伍五味子用于治疗肺阴虚所引起之久咳不止、口渴等症,麦冬滋阴生津润肺;五味子敛气止咳。二者合用,有滋阴敛气止咳之作用。

性味归经

甘,微苦,微寒。

归心、肺、胃经。

功效

养阴生津,润肺止咳

主治病症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、干咳咯血;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。配沙参、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。

主治肺燥干咳少痰、阴虚劳嗽、喉痹咽痛、心烦失眠、内热消渴、津伤口渴、肠燥便秘等。

用法用量

煎服,6~12克。在药膳、保健食品制作时,可选用煮、炖、蒸、炒、烧等烹饪技法。

脾胃虚寒泄泻、外感风寒咳嗽及胃有痰饮湿浊者忌服。不宜与鲫鱼同时食用。

中药配伍

①治燥伤肺胃阴分,或热或咳者:沙参三钱,麦冬三钱,玉竹二钱,生甘草一钱,冬桑叶一钱五分,扁豆一钱五分,花粉一钱五分。水五杯,煮取二杯,日再服。(《温病条辨》沙参麦冬汤)

②治吐血,衄血不止:生麦门冬汁五合,生刺蓟汁五合,生地黄汁五合。相和,于锅中略暖过,每服一小盏,调伏龙肝末一钱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麦门冬饮子)

③治衄血不止:麦门冬、生地黄,每服一两,水煎。(《济生方》麦门冬饮)

④治齿缝出血成条:人参八分,茯苓、麦冬各一钱。水煎温服。(苏轼麦门冬汤)

很久以前,南方一个大户人家的家主马韭,在50岁时方得一子,一家人视如掌上明珠。在孩子3岁那年的夏天,他的口腔总是溃烂,只要一吃东西,口腔里溃烂的地方就会火辣辣的痛,孩子哭得让家人很揪心。马韭四处寻医为儿子治病,可其病情一直没有好转。一日,家里来了一位化缘的长老。马韭叫下人给长老端来饭菜,长老接过后说味道不好,想吃面条。长老将面条接过来时,突然碗掉在台阶上打碎了,马韭又叫下人重新端给他。长老一连倒洒了9碗后才端稳面碗。吃完后,马韭又吩咐管家给他拿些盘缠。长老临走时,突然抬头问马韭是否有什么心事。马韭告诉长老他的儿子被怪病缠身的事。长老听后哈哈大笑起来,说:“你家里就有不死药,何必四处寻医。”马韭闻言立即拜在长老面前,请他救救他的儿子。长老往前一指,只见长老手指之处,正是刚才他打翻那些面条的地方,那些面条在屋檐台阶上变成了长有葱茏狭窄的墨绿色叶子的植物。长老告诉马韭,挖出这种植物的根,去掉里面的心,煎水喝,就能治好儿子的病。说完,长老就不见了,马韭知道自己是遇着神仙了,便把这些草挖出来,见其下真的有一颗颗肥大、寸长、两头尖的根。将根摘下洗净后,去掉里面的心,熬水给他儿子喝。没过几天,孩子的口腔溃烂就好了。后来,马韭记得长老的功德,也把这种草分给乡邻。慢慢的,人们就把这种草称为马韭,也叫不死药,沿阶草。这种草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麦冬。

——麦冬

来源:骨大夫网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uijianyu.com/afhzz/891.html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