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家长认为“孩子吃得多是好事”,“吃得多才能长身体”,所以当孩子能吃却瘦小的时候,家长就不明白为什么。有的家长甚至会认为,这种情况说明吃得还不够多,于是会再给孩子多吃,多增加营养。
其实,孩子吃得多却长不高、瘦小,说明孩子很有可能是“胃强脾弱”。
孩子胃强脾弱有什么表现?
除了食欲异常旺盛、吃得多,却总是长不高、长不胖之外,胃强脾弱的孩子大便也多不正常,通常表现为大便一粒粒的像羊屎蛋,也称为羊屎便,或者大便稀溏夹有不消化的食物。
孩子精神旺盛但容易疲惫,容易上火、感冒。有些胃强脾弱严重的孩子,还会出现脾气暴躁、晚上睡不好,甚至有黑眼圈,山根(鼻子根部两眼之间的位置)发青、有青筋。
由于食欲亢进,很容易让家长忽略孩子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,认为“能吃是好事”。可如果不及时干预,等到胃火耗伤津液,亢进的食欲退去,孩子就会走向另一端——厌食、偏食,这时候就会消瘦得更加厉害,影响生长发育。所以,对于胃强脾弱,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,尽早干预调理。
胃强脾弱的孩子为什么能吃却瘦小?
胃强脾弱,从字面意思理解,就是胃的功能强,脾的功能弱,二者不协调。本质可以说是胃热脾虚。
胃之功能是主受纳、腐熟水谷。胃热,胃火炽盛的话,就会使饮食腐熟太过、下行过快,食下则胃空,孩子就表现出食欲特别旺盛,吃了没多久很快就又饿了。
然而食物下行之后,还要经过脾的运化,才能被身体吸收。小儿脾常不足,当饮食量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,食物就会堆积,没办法很好地吸收,而且堆积的食物日久反而会化热,进而加重胃热,再伤脾脏,所以虽然孩子吃得多,但营养的吸收不好,自然不长肉。
“胃不和而卧不安。”孩子有胃火的时候,不仅容易脾气暴躁,还会入睡困难,即使睡着了也容易乱动、踢被子,进而容易着凉引起感冒。而且,胃火灼烧津液、胃气不降导致肠燥,孩子就会便秘、大便干结,甚至羊屎便。
胃火炽盛为标,脾虚为本。孩子有黑眼圈、山根发青有青筋,也都是典型的脾虚的表现。
胃强脾弱的孩子该如何调理?
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胃强脾弱的问题呢?一是滥用抗生素伤及脾胃,灼伤胃阴,脾胃气机失调,胃燥不降,脾弱不升,从而导致胃强脾弱;二是饮食不节,喜欢吃辛辣油炸、热气的食物,导致孩子胃火亢盛,时间长了损伤胃中津液,致胃阴虚阳亢,胃强脾弱。
胃强脾弱的治疗应该先清泻胃火,再健脾行气。具体来说,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调理。
尽量控制孩子的食量
胃强脾弱的孩子总喊饿,家长不忍心就总是由着孩子吃,其实吃多了反而不好。这种情况家长要“狠心”一点,控制孩子的食量,但也不要太过生硬直接阻止孩子吃,可以用下面2个方法。
?先吃饱腹感强的食物
想要每一餐少吃一点,吃饭顺序可以这么安排:先吃一点饱腹感强的食物,比如地瓜、南瓜、土豆等,或者先喝一碗汤;然后先吃蔬菜,再吃肉,再给米饭。当孩子胃里有一定饱腹感的时候,对食物的兴趣就会下降。
?分散孩子的注意力
当判断孩子吃得差不多的时候,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,让孩子离开餐桌。可以用玩具或者读绘本来吸引他,或者带到户外去找小朋友玩,再不济还可以让他看5分钟动画片,以此来分散对食物的兴趣。
除了控制食量,还要注意尽量不给孩子吃零食,像是饼干、糖果、巧克力、薯片等都是热量很高的食物,属于肥甘厚腻的范畴,容易生湿生热,困遏脾之运化。
先清胃火是关键
胃强脾弱的调理,最关键也是最易被家长忽略的是清胃火。只有胃火清了,才能降低孩子的食欲,减少脾胃负担,恢复脾胃功能。
有些家长把胃强脾弱当作积食,单纯用消积导滞的方法,不但不能治愈,还可能让孩子的食欲更加旺盛,而使病程迁延。
?擅用滋阴降火的食材
孩子胃火比较大,可以吃一些泻热通便的食物,比如菠菜、红薯叶、麻仁等。日常还可以用有滋阴降火功效的食药材煮水或者炖汤,比如沙参、玉竹、麦冬、乌梅等,都是适合孩子常用的。
沙参
味甘、性微寒;归肺、胃经;有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的功效。
玉竹
味甘,性平;归肺、胃经;有养阴润燥,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麦冬
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;有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的功效。
乌梅
味酸、涩,性平;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;有敛肺止咳,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?小儿推拿辅助清胃火
下面这套推拿手法,可以每天给孩子做一遍。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,推拿调理的效果一般是不错的。
手法:清胃经~下,清肝经~下,补脾经~下,运八卦下。
清胃经
清肝经
补脾经
运八卦
左右滑动查看图片
重视健脾益气
胃强脾弱的孩子,本身就是脾虚的,胃火清了之后还要重视补脾益气。日常饮食增加板栗、山药、粳米、地瓜、白扁豆、莲子、鲫鱼、牛肉等健脾益气的食材,加上每周1~2次党参、太子参、白术、陈皮、茯苓、芡实等有健脾功效的食药材调理体质,就可以慢慢让孩子的脾气健旺起来。
如果家长想要清胃火和健脾益气同时进行,可以用下面的食疗方子、推拿手法和中药来调治。
健脾清胃汤
材料:麦冬10克、知母6克、芦根6克、五指毛桃10克、炒白扁豆8克、陈皮6克,瘦肉或猪骨适量。
做法:1、把瘦肉或猪骨斩件过沸水;2、所有材料洗净下锅,加适量的水煮沸;3、转小火煲1小时,调味即可。
功效:健脾清胃,养阴润燥,适用于胃强脾弱的孩子。
用法:3岁以上可用,一周2~3次,可作为日常保健方。
方解:
麦冬善于养胃阴、生津液,知母可清热泻火、生津润燥,芦根可清胃生津,三者齐用,可以让孩子胃火平复,生津润燥。
五指毛桃健脾行气、利湿,炒白扁豆长于健脾化湿,陈皮可理气健脾,这三味可辅助孩子健脾理气,行气利湿。
丁樱儿童健康
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