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家庭日记vlog20:小罐汤)
最近,有个论坛要我去说说,什么是好的生活道具?什么是“新国货”?我不知道怎么下定义,所以还是用行动来回答吧。
一
去年底在云南和顺古镇,喝到过一次擂响茶。打动我的,除了生普茶、炒糯米和陈皮混合的粗犷滋味,还有那滚烫的开水冲进陶罐时咕噜噜往外冒泡的奇特声响。几个架在大铁锅上的小陶罐,被干柴炭火烤得乌黑,憨态质朴。
“你这些小陶罐在哪里买的呢?怎么这里的土陶专卖店都没见卖的呢?”我问做茶的中年妇女。“这些罐子啊,用了好些时日了,糙了些,但是好用。做传统的擂响茶,就得用这样的罐子,农贸市集上有卖。这里是旅游区商业街,专卖店怎么会卖这些土货,得是上好的茶具才受欢迎吧。”
她口里说的“上好的茶具”,就是为了迎合旅游者的泡茶习惯和品味而改良的精致茶具,盖碗、公道杯、小品杯、建水……一应俱全。这些“上好的茶具”,虽然打着“碗窑土陶”的旗号,却没有了精气神。
二
辗转找到做这些土器的碗窑村和孙阿姨的工棚。
一进工棚,就看见堆放在门口的土陶器物,从小陶罐到大陶锅,从烧火的到储物的。然而,哪怕在孙阿姨的工棚里,这些土陶器也是不受尊重的。端端正正地摆在架子上的,是跟旅游区商业街专卖店里相似的“上好的茶具”。这些土器,是当地人的生活器物,再寻常不过了。
我蹲下身来,一个一个地仔细看这些土器。相同样式的器物,却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。微红的陶土,经由工匠的双手,按照日常的用途,做成最简单实用的形状。没有一个与功能无关的多余构件,也不用任何艺术的装饰,甚至拉胚之后根本没有修胚,上面还保留着拉胚时人手的痕迹。釉料也不上,就直接放进龙窑,用柴火烧制。出窑时,烧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,有的红一些,有的黄一些,还有黑褐色的。
我在一堆土器里找到擂响茶的小陶罐,一下买了三个。
三
回到广州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三个小陶罐就静静地站在厨房中岛的老榆木面板上,看着其他锅碗瓢盆天天上阵,备受宠爱,她们仨显得有点落寞。都市的家里,没有地炉,也不能烧柴燃炭,做不了擂响茶。
有一天,家里煲汤的砂锅锅底出现了一条裂痕,我担心再用会漏水。可食材汤料已经备好,不煲就要浪费了。在厨房环顾一周,眼光落在这三个小罐子上。既然可以承受柴火干烤和沸水冲煮,煲汤应该不在话下。就这样,“小罐汤”的想法在脑子里冒泡了。
找来三个小磁碟,把汤料分成三等份,依次把水鸭、瘦肉、川贝、沙参、玉竹、陈皮放入三个小陶罐,加满清水。打开最小的炉头,放上一片隔热金网,然后把三个小陶罐呈品字形放置在金网上,盖上盖子。
大约过了二十分钟,三个小陶罐就开始咕噜噜地往外冒热气了,就好像三个孩子在咯咯咯地笑,终于能够派上用场了,想必她们仨也感到很开心吧。
我把炉火调至最小,一个个掀开小陶罐的盖子,用调羹小心地撇去浮沫,再重新一一盖上盖子,留下一小条缝隙。
就这样文火煲了两个多小时,晚饭开始的时候,汤也熬好了。只需加入一点点盐调味,就连罐子一起端上了餐桌。芽芽被这些可爱的小陶罐逗乐了,问“我们自己一人一罐啊?”“是啊,这是妈妈发明的,叫做小罐汤。”雨先生一脸疑惑,“怎么喝呢?”
“当然是倒出来喝啊!”我右手执起小陶罐的提耳,左手稍稍摁住小陶罐的盖子,汤水就顺着罐口的小尖嘴缓缓流到了碗里,而汤渣全部都留在罐子里。“这样真是太方便了。”平时不爱吃汤渣的雨先生高兴地说。可芽芽爱吃煲汤的骨头,还看到她的罐子里有个鸭腿,嚷着要吃肉骨头。我就把骨头和鸭腿,从罐子里挑到她的碟子里。
就这样,三个小陶罐从此挑起了家里煲汤的重担。
四
小罐汤,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爱喝的砂煲汤。
那时候母亲和奶奶煲汤,总是在煤炉上座一个高身的大砂煲,把煤炉侧壁的口封住,让炉火慢慢熬煮,汤浓味美。后来家里换了煤气炉,开始用压力锅熬汤,再后来又有了电压力锅、电子炖汤锅……可我觉得那是另一类汤,“水是水,渣是渣”的那类汤。肉是酥烂至极,汤却清澈无比,而且汤里总混着水汽,还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焖味。我还是最怀念砂煲熬汤的味道。
小罐汤成了我们家最受欢迎的私房菜。来家里吃饭的朋友们,都对小陶罐爱不释手。再喝一口小陶罐熬出来的汤,就彻底被征服了。食材的味道全部都融在了汤水里,有的浓郁有的清淡有的甘苦有的甜润,但又不仅仅是味道的叠加,而是水乳交融,醇厚、鲜活又饱满。
芽芽以前不怎么爱喝汤,却因这小罐汤一人一份的心意和“猜猜今天陶罐里装着什么汤”的神秘感,也慢慢爱上了喝汤。饭前喝一碗,饭后再喝一碗。她常常笑呵呵地说,“妈妈你看,我也爱喝汤啦。”
更重要的,是我爱听那咕噜咕噜的声音,爱看那噗哧噗哧往外冒的热气,爱闻那煲汤时满溢屋子的香气。这是食材与炊具的相会,也是家人之间的交流。
小罐汤,大厨做。小罐只是擂响茶的普通陶罐,大厨不过是一个爱做饭的平凡主妇。因着一道汤,一份心意,而变得不同寻常。
夏日汤品推荐
我从小在广东长大,习惯了隔三差五就要煲汤,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汤品。芽芽放假了,天气潮湿闷热,我们隔天就煲汤,试过各种汤品配方,在这里分享五款我们仨都爱喝的汤给大家。
麦冬沙参煲水鸭
气味醇和,汤水清润,有解烦止渴、益气生津、养胃平补的功效。
汤料:麦冬、沙参、玉竹、水鸭、生姜、陈皮
做法:
1.麦冬、沙参、玉竹、陈皮清水浸泡,洗净;水鸭斩块、飞水
2.所有材料入陶罐,武火烧开,文火熬两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
苦瓜毛豆煲脊骨
汤水苦中有甘,甘中有润,能清热消暑,且有补益滋润的作用。
汤料:苦瓜、毛豆、猪脊骨、虫草花
做法:
1.苦瓜洗净挖瓤切块;毛豆剝壳;脊骨飞水
2.所有材料入陶罐,武火烧开,文火熬两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
鲍鱼瘦肉橄榄川贝汤
汤水甘、咸、鲜,能止咳润肺、滋补生津,润燥补益。
汤料:鲍鱼、干贝、瘦肉、橄榄、川贝
做法:
1.干鲍鱼提前两天泡发;干贝当天清水浸泡洗净;瘦肉切小方块飞水;橄榄滚刀切;川贝清水浸泡洗净
2.所有材料入陶罐,武火烧开,文火熬两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
鹧鸪莲蓬川贝汤
鹧鸪肉非常有嚼劲,自古是滋补的上好食材,汤水有椰汁的香甜味,开胃健脾、润肺止咳、补虚健体、消瘀、止血、祛湿热。
汤料:鲍鱼、瘦肉、橄榄、川贝
做法:
1.干鲍鱼提前两天泡发;瘦肉切小方块飞水;橄榄滚刀切;川贝清水浸泡洗净
2.所有材料入陶罐,武火烧开,文火熬两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
四果炖鸡
汤水清润甜美,能温中益气、补精添髓,在夏季潮湿闷热天时进饮,能除体毒、养肝健脾。
汤料:苹果、雪梨、木瓜、无花果、猴头菇、土鸡
做法:
1.苹果、雪梨、木瓜去皮切块;无花果切开;猴头菇清水泡发洗净切块;土鸡斩块飞水;瘦肉切小方块飞水
2.所有材料入陶罐,武火烧开,文火熬两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
小陶罐分享
自从去年底去云南腾冲旅游,回来写了一篇文《种在泥土里的器物,是有根的》,说到要给大家分享云南土器,一晃半年过去了,不少朋友问怎么就没有后文了。因为我没想好要怎么做才不违背我的初心。在这里写一些东西,是为了用我自己真实过出来的生活,去呈现一种新的可能,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迷茫、探索、体验和思考。
慢慢地,我遇到了很多能够理解我的朋友,你们喜欢看我写的东西,也喜欢我喜欢的器物。我还记得有朋友给后台发信息说,每次看我发的图片,都要存下来放大好多好多倍来看,然后急切地上网搜寻相似的器物,可随之而来的是遍寻不得的失落感。
我也渐渐能够理解大家这种想要一点一点改变自己生活的愿望。所以我说,未来会尽可能给喜欢的朋友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但家里毕竟只有我和雨先生,在平衡了工作和生活,努力分享一些文字图片视频之余,如何再提供多一些帮助呢。
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会喜欢并想要今天说到的小陶罐,我们没有办法弄到很多很多的小陶罐,所以仅仅是很有限的分享。我们也想过赠送,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要大家花钱来购买,因为购买的东西会更加珍惜,而且大家会慎重考虑是否真的需要。
要不我们就做一个尝试吧。
1.小陶罐分享价格是39元一个,快递费到付。
2.请大家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