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流感季节,国医大师禤国维教你养肺护

2022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有卖 http://m.39.net/pf/a_4487599.html

阳春三月,莺飞草长。一切都是欣欣向荣野蛮生长,病毒和细菌也不例外。广东省历年流感监测数据显示,每年冬春是季节性流感的流行季节。有专家再三提醒:今年3月可能会出现新一波流感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
前段时间,流感肆虐全球,因外国患者服用了枇杷膏后迅速止咳,一时间国货枇杷膏成为焦点,引起了各方热议,同时也冒出来一些质疑的声音,有的甚至怀疑中医药对付流感症状的功效。国医大师禤国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,川贝枇杷膏其组成药方的有川贝、枇杷叶、蜂蜜等多种中药材,多年的临床已证实其有润肺止咳的功效。

国医大师禤国维

流感高发应预防为主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肺者,相傅之官”,人体宰相总揽身体各类大事。在中医的观点中,咳嗽主要与五脏中的肺关系最密切,且往往是肺功能受损的第一步。肺为清虚之体而居高位,肺叶娇嫩,不耐寒热。故中医认为“肺为娇脏”,易被外邪内伤所累,进而出现咳嗽等肺功能受损的表现。

专家介绍,六淫是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邪气的统称。如果气候变化异常,六气发生太过,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,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。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内伤指:“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”。也就是说,五脏六腑受伤,影响到肺,引起咳嗽,我们就称之为内伤咳嗽,其特点是咳嗽多反复发作,病程较长。

我们知道,人感染上流感时,会突发高热、咳嗽、咽喉痛,常伴有肌肉痛、头疼、关节痛等症状,流感主要经飞沫和接触传播,传染性强,传播速度快。所以,疾控专家们再三强调,出现流感症状时,咳嗽或打喷嚏应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,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,尽量避免触摸眼睛、鼻或口。可以说,咳嗽时飞沫四溅也是传播流感病毒的一个重要途径。所以止咳不仅仅是减轻痛苦的症状,也是截断流感传播的一个重要措施。

遗憾的是,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的雾霾、PM2.5等环境恶化,易引起鼻腔、咽喉、肺部等呼吸器官的不适,甚至出现“黑肺”。而现代都市人熬夜、饮食口味重、抽烟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肺阴虚或雾霾型肺损伤。感染流感病毒后,肺脏首当其冲,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》和《流感下的广州中年夫妇》均描写了因流感导致肺脏感染,出现“白肺”甚至生命垂危的悲剧,警示人们与其在感染流感后花费为数较多的治疗费费力治疗,不如探讨如何找到预防流感,如何养肺护肺的好办法。在面对流感、雾霾时,如何保护呼吸道、提高肺功能、减少肺部损伤呢?在这一点上,中华老字号、专门以生产止咳化痰药著称的中成药企业、百年老店潘高寿早就有所行动。据悉,年4月,潘高寿成立了国内首个专门用于资助PM2.5伤害防治的基金——广药潘高寿“绿肺基金”。

目前该基金首个资助项目——潘高寿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进行的PM2.5伤害防治研究项目成果已发布。研究发现:在实验条件下,仅一周时间,PM2.5可令大鼠的娇肺变成黑肺。而采用枇杷膏、枇杷露预防和治疗大鼠黑肺,可以抑制炎性因子与各种细胞内容物的分泌,保护肺部组织,从而有效防治PM2.5对其肺部的损伤。实验结果显示,枇杷膏等中成药对PM2.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。

对此,国医大师禤国维称,川贝枇杷膏其组成药方的有川贝、枇杷叶、蜂蜜等多种中药材,通过多年的临床已证实其有润肺止咳的功效。

实际上,从枇杷膏的组方就能看出其润肺护肺止咳的功效。

(1)蛇胆川贝枇杷膏

药品成分:蛇胆汁、川贝母、枇杷叶、桔梗、水半夏、薄荷脑。

功能主治:润肺止咳,祛痰定喘。用于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咳痰、胸闷气喘、鼻燥、咽干喉痒等症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22克(约一汤匙),一日3次。

(2)蜜炼川贝枇杷膏

药品成分:川贝母、枇杷叶、桔梗、陈皮、半夏、北沙参、五味子、款冬花、薄荷脑。

功能主治:清热润肺,止咳平喘,理气化痰。适用于肺燥之咳嗽、痰多、胸闷、咽喉痛痒、声音沙哑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22克(约一汤匙),一日3次。

枇杷膏预防和治疗肺部损伤还停留在活体动物实验阶段,禤老建议继续进行临床实验,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加以进一步证实。

治疗咳嗽宜分清症状

我国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,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。广东作为岭南医学的故乡和南药主产地,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。

禤老认为,中医与西医在人体认识中有所差异,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。两者所建立的基础理论不同,导致结论、观点的差异。但核心是对人体正常生理的研究及疾病的干预。

中医治病讲究辨证,比如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人吃高丽参,血压就降不下来,还容易爆血管,所以中医有讲“大黄救人无功,人参杀人无过”。痤疮病人体质虚,吃鹿茸则虚不受补,适得其反,病情加重。所以,中医概念与西医不同,前者特别讲究个人体质。

咳嗽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,中医认为,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,治疗不能单纯的见咳止咳,应该首先明确咳嗽的病因、病位,结合感受病邪的性质(寒、热、燥),辨证论治,选择合适药物,“治咳”方可显效。

作为国医大师,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,当代中医皮肤病学大家,禤老希望中医师的脑子里应该装着整体思维、辨证思维、平衡思维、共性思维、模式思维等中医思维,充分发挥祖先留下的智慧,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大众。

肺主皮毛,肺好皮肤好

广东地处岭南,长年有夏无冬,气候温热潮湿。温热则阴易伤,湿热则易蕴毒,且广东人夜生活丰富,工作紧张,生活不规律,更易耗伤肾阴,以致相火过旺。所以岭南人多湿热夹阴虚的体质,容易患上皮肤病,如痤疮、脂溢性皮炎、斑秃、红斑狼疮等。

禤老认为,风、湿、热邪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,这些邪气侵及人体后,若不能及时化解,与阳热体质相合,极易化火,蕴而成毒;若邪气伏于体内不发,感春夏温热之气,则伏毒自内而出,表里皆热,熏蒸体肤,而成疾患;如若内伤七情,更易五志化火,宣泄不得,蕴毒生热,发为皮肤疾患。除六淫、七情、外伤、禀赋等病因病机之外,禤教授认为,疑难皮肤病的发病和迁延常与“毒邪”蕴结有密切的关系。

对于皮肤病的治疗与研究,禤老则一贯主张将中医外治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,将中医外治和针灸、传统疗法结合起来进行治疗与研究。

另外,中医特别讲究调理体质,平衡阴阳,饮食上也不能有一丝大意。禤老在临床上时常提醒皮肤病病人的饮食禁忌及以食疗辅助治病。对于患有湿疹、荨麻疹、银屑病等皮肤疾患的人,一般的公鸡、鲤鱼、鲮鱼、虾、蟹、鹅、鸭、牛肉、羊肉这些食物要少吃;水果如菠萝、芒果、榴莲湿热之品,患皮肤病的也不大适合吃。另外竹笋属于发物,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,皮肤病人不适合吃。

由于肾阴亏虚,相火过旺,熏蒸头面所致的痤疮,禤老要求他们不要熬夜,生活规律,平素多给予养阴的食疗,如女贞子、旱莲草煲泥鳅。如皮肤干燥的病人,禤老认为是由于阴虚风燥,建议病人用沙参、麦冬、玉竹煲猪皮,以皮养皮;对于荨麻疹的病人则认为体虚,应给予鳄鱼肉煲灵芝提高免疫功能;白癜风患者应少吃酸性、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,如橙子、猕猴桃、西红柿等,多吃补肾健脾之品,如乌豆、核桃、乌鱼、黑芝麻等。

历来,中医还有“肺主皮毛”之说,意思就是说,皮毛赖肺的精气以滋养和温煦,皮毛的散气与汗孔的开合也与肺之宣发功能密切相关。若肺有所伤或肺气不足时,则毛发就会显得干燥无泽或灰黄枯焦,甚则脱落。而肺气虚者,皮毛无泽,卫外不固,多汗而易感冒,致皮肤疾患和肺系疾病。同时,皮毛有辅助肺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功能,所以也能宣散肺气。一旦皮毛有病变自然会影响到肺,使肺气宣发功能减弱。

可以说,肺与皮肤相互协调,共同主司呼吸。在生理上,肺与皮毛是互相配合,互相协同,不可分割的联系。在病理上,肺与皮毛互相呼应,相互反馈,相互影响。皮肤好,肺气足;肺部虚,皮肤差!

国医大师禤国维推荐咳嗽分类食疗方

风热咳嗽,应多选一些具有清热、化痰、止咳功效的药材,如川贝、枇杷叶、雪梨等。

●川贝冰糖蒸梨: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,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~3粒冰糖,5~6粒川贝(川贝要敲碎成末),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,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。此方有润肺、止咳、化痰的作用。

风燥咳嗽,根据“燥则润之”的中医养生理论,应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银耳、莲子、莲藕、百合、杏仁、蜂蜜、麦冬、沙参等。

●北沙参麦冬瘦肉汤:将瘦肉约50克剁成肉泥与洗好的北沙参5克,麦冬6克,生姜1片一起放入炖盅,加入适量的水,盖上盖,上锅蒸,待锅出蒸汽后改为小火蒸40分钟,调入适量的盐即可。

●杏仁炖雪梨:取杏仁10克,去皮打碎,雪梨1只,去皮切片,同放碗内,加冰糖20克,水适量,然后置锅内,加盖炖煮1小时,即可服用。每天早晚各1次,连服3~5天。

风寒咳嗽,治疗原则是疏风散寒,宣肺化痰。应多用杏仁、前胡、紫苏、桔梗等宣降肺气,化痰止咳。

●杏苏糕:其做法是取面粉适量,经过发酵,揉制成3~5块;将杏仁15克泡去皮研压成粉,加适量红糖拌匀,撒布于糕面上,再将苏叶3~5片洗净覆盖糕上,把糕置锅上蒸,待糕熟后取食。有散寒宣肺的功效。

●紫苏北杏鸡蛋汤:将紫苏叶15克、北杏10克洗净,稍浸泡;2个鸡蛋去壳煎熟。于瓦煲中加入清水毫升(约5碗量),放入生姜1片、紫苏叶、北杏,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煮约1.5小时,下煎蛋稍滚片刻,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。此汤有发散风寒,化痰止咳功效。(注意:北杏仁有小毒,不宜过量服用,一般成人用3-10克则可)。

文/华章杨广

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!

(责编:余燕红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uijianyu.com/afhpz/1366.html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