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夏烦躁无力湿气重这几款药膳了解一下推

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 http://m.360xh.com/202109/23/66346.html

三伏属于中医里的长夏季节,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,阴雨连绵,空气潮湿,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,甚至发霉、长毛。由于高温低压、高湿度的作用,人体汗液不易排出,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,因而会让人烦躁、四肢无力、不想吃饭等。

若穿着返潮的衣物,或过度吹风扇、空调,容易感冒,四肢沉重或关节发胀、疼痛。湿为长夏的主气,在我国不少地方,尤其是南方,既炎热又多雨。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,加上出汗沾衣,或因涉水淋雨,或因居处潮湿,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中医认为,湿为阴邪,其性重浊粘滞,很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,阻遏气机,得病后大多缠绵难愈,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。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,所以湿邪最易损伤脾阳。

一旦脾阳为湿邪所伤,就会引起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,常可见肚子发胀,不想吃饭,大便稀薄,全身酸软。尤其是脾气升降失调后,水液就会滞留于体内,可引起面浮腿肿。

外感湿邪后常会出现身重沉重,头胀好像有带子裹住一样。又因湿邪粘滞缠绵,若湿气侵犯肌肤筋骨,常常出现腰腿麻木、沉重酸胀,肿痛处固定不移,所以有“着痹”之称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长夏宜淡补,长夏时值夏、秋相交之际,天热下降,地湿上蒸,湿热相缠,内应脾脏,所以应以薏苡仁、白扁豆、赤小豆、绿豆、苍术、厚朴、藿香、佩兰等淡渗或苦温燥湿的食物或中药,以健脾利湿,从而达到脾健中气足,后天之本充实则先天无后顾之忧。

长夏常用药膳NO.1

菟丝子薏苡仁粥

制作材料:菟丝子、薏苡仁3、莲子各30克,白米克,冰糖适量。

制作方法:把薏苡仁、白米洗净,菟丝子用净布包好,与浸泡好的莲子一起入锅加清水两斤,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粥,待烂熟后再加入冰糖,拌匀即可食用。

主要作用:益肾助阳、祛湿解暑。适合腰膝酸软的中老年阳虚体质的人夏季选用。

NO.2

薏苡黄芪仁粥

制作材料:黄芪30克,薏苡仁60克,白茯苓20克,白米克,冰糖适量。

制作方法:把薏苡仁、白米洗净,将浸泡好的黄芪、白茯苓入净布包好,放入锅内加清水三斤,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粥,待烂熟后再加入冰糖,拌匀即可食用。

主要作用:益气健脾、祛湿解暑。适合脾胃虚弱的气虚体质者夏季选用。这也是一道平日可吃的健康粥。

NO.3

益气消暑饮

制作材料:白扁豆、赤小豆、生薏苡仁、黄芪各30克、佛手20克,白米克,冰糖适量。

制作方法:把薏苡仁、白扁豆、赤小豆、白米洗净,将浸泡好的黄芪放入净布包好,与其他材料一起放入锅内,加清水三斤,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煲约2小时,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。

主要作用:益气健脾、祛湿利水。适合脾胃虚弱,四肢无力,肚子发胀,不想吃饭,小腿浮肿,小便少的人选用。

NO.4

绿豆薏苡仁粥

制作材料:绿豆50克,薏苡仁30克,大米克,冰糖适量。

制作方法:把绿豆、薏苡仁、大米洗净,一起放入锅内,加清水二斤,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煲约半小时,待烂熟后加适量冰糖拌匀即可。

主要作用:清热祛湿,利水解毒。适合炎热的夏季心烦易怒,口干舌燥,小便短少发黄的湿热体质者选用。

NO.5

菖蒲薏苡仁粥

制作材料:石菖蒲15克,佛手10克,白茯苓30克,薏苡仁60克,大米克,冰糖适量。

制作方法:把薏苡仁、大米洗净,将浸泡好的陈皮、石菖蒲、白茯苓用净布包好,与其他材料一起放入锅内,加清水三斤,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煲约1小时,加适量冰糖拌匀即可。

主要作用:健脾化痰、祛湿解暑。适合脾胃虚弱,四肢无力,肚子发胀,不想吃饭,大便稀薄,睡不着觉的人选用。

NO.6

沙参知母粥

制作材料:山药、莲子、薏苡仁、各30克,沙参20克、知母10克,粳米克,糖适量。

制作方法:先将知母、沙参用净布包好,再将山药、莲子、薏苡仁、粳米等放入锅内,加水三斤,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熬煮成粥,加糖即可。

主要作用:健脾利湿,养阴清热。适合夏季既有四肢无力,大便稀薄又有口干舌燥,心烦易怒,手足心发烫的阴虚体质者食用。

NO.7

山楂薏仁粥

制作材料:生山楂30克,薏苡仁30克,绿豆50克,白米克,冰糖适量。

制作方法:生山楂洗净去核,绿豆、薏苡仁、白米洗净,四样一起放入锅内,加水二斤,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熬煮30分钟,加糖拌匀即可食用。

主要作用:活血化瘀、祛湿解暑。适合夏季既有四肢无力,大便稀薄又有脸色灰暗或色素沉着、瘀斑,口唇暗淡或紫,肌肤干,女性痛经、闭经,或经血色紫黑有块等血瘀体质者食用。

NO.8

活血消暑粥

制作材料:生山楂30克、苏叶、佛手、月季花各10克,白扁豆、赤小豆、生薏米各30克,白米克。

制作方法:将生山楂洗净去核;苏叶、佛手、月季花用净布包好;白扁豆、赤小豆、生薏米、白米洗净,以上材料一起加入锅内,加清水1加水二斤,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熬煮成粥,加糖拌匀即可食用。

主要作用:清热活血、祛暑利湿。适合夏季既有四肢无力,肚子发胀大便稀薄又有脸色灰暗或色素沉着、瘀斑,口唇暗淡或紫,肌肤干燥,妇女痛经、闭经,或经血色紫黑有块等血瘀体质者食用。

陈清江

主任中医师

副军级主任中医师,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。从医55年来,主要从事中医内科,妇科临床工作和部队将军以上高级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。擅长治疗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律失常、糖尿病、中风后遗症、骨质疏松症、肿瘤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面部色斑、子宫肌瘤、更年期综合征等。自年至今先后任《国际医学老年医学》特邀编委、《中华实用医学杂志》编委、《心电学杂志》责任编辑等。自年以来先后在美国、香港和国内30余家刊物发表论著,英、日文译文、医学科普文章等余篇,合著、主编专著两部约60余万字。获军队疗成果三等奖、科技进步四等奖、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二等、三等奖等12项。基于颇丰的学术成果和五十余年临床成就,被录入《现代名医大典》。

门诊时间:

环西馆:周二上午

武林馆:周二下午,周五上午

文章撰写

杏林悟道图片来源

网络编辑整理

桐君堂环西中医门诊部↙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找医生!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uijianyu.com/afhzp/842.html

当前时间: